“应酬?不去啦,跟家吃完饭,领着孩子听课去!” “打麻将?没意思。今天我在‘八小时外’微课堂上点了一节《丛氏家风》,一定要去听听。” “每天都有新故事新案例,就像听书一样上了瘾,一天不听好像少点什么。” 日前,一句“党纪法规不枯燥,廉洁微课有新招”的宣传语在威海文登某小区中流行起来。上班网络选课,下班携亲带友来到户外,聆听纪检监察干部带来的“八小时外”微课堂成为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们闲暇之余新的爱好和习惯。令人神清气爽的廉洁文化“微”风,正在基层徐徐吹拂。 近年来,威海市文登区纪委监委积极开展廉政宣教进基层活动,截至目前已经走进74个镇街、部门及企业,授课49场,覆盖9600多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,以廉政教育为平台,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宣教团在授课实践和听众的反馈中也总结出了不足:“八小时内”授课模式的同质化、课程吸引力减弱、集中学习“一阵风”以及宣教内容入耳不入心等问题正在凸显。与此同时,通过分析近年来全区查处的问题线索发现,87.3%的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在“八小时外”的非工作时间内。如何强化宣教和监督,让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、在岗不在岗一个样、“八小时内”和“八小时外”一个样,成为摆在基层纪委监委面前的一道难题。 “在过去的宣讲中,都是我们统一安排,部门集中组织,实现了在岗时间内的震慑常在,警钟长鸣。但是,个别受教育干部存在‘要我听’的心态,被动上课,消极学习。要真正营造‘不想腐’的氛围,还要在宣教内容的吸引力上、宣教效果的提升上以及在‘八小时之外’的教育和监管上破题。”区委常委、区纪委书记、区监委主任姜全文说。 6月以来,为了强化党风廉政、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的“全天候”覆盖和“无盲区”延伸,提升课程吸引力和影响力,威海市文登区纪委监委创新廉政宣教新模式,利用下班后或节假日的时间,开办“八小时外”微课堂,将廉政宣教搬到户外,走进社区,来到党员群众中间,让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下班后也有接受廉政教育的场所,用“接地气”的方式,“有故事”的课程,为社区党员和群众带来廉政讲座。开展以来,“八小时外”微课堂共走进9个居民小区,授课12场,吸引530多名社区党员、居民到场聆听。 “有故事、有内涵,涨知识、得感悟,短短一节课,收获却不少,和妻子、孩子一起来听,学学好家风好家教,这比下班去喝酒、打麻将有意义多了。”区发展与改革局干部李亚说。 在授课方式“接地气”的同时,区纪委监委还注重课程粘度,在强化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上下功夫。组建了一支由一线纪检监察干部和各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“八小时外”宣讲团,围绕群众关心的党纪法规知识、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例进行充分备课,融合对违规违纪人员心路历程的剖析、古代清廉典故和家风家规家训,让授课内容拒绝枯燥,充满人情味和吸引力。精心设置“廉政成语猜猜猜”“家风家训大家说”等互动环节,使宣讲现场气氛热烈,掌声不断。在常态宣讲的基础上,“八小时外”微课堂还创新“选课模式”,提供昆嵛家风、红色家训、警钟档案、文登循吏以及如何做“贤内助”和“廉洁小卫士”等一系列选修课程,由社区党组织牵头,利用微信群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,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。 “在单位参加集中学习是上‘必修课’,来听‘八小时外’微课堂,有点在大学听‘选修课’的感觉,不仅内容吸引人,还可以自由点课。我是丛氏后代,今天就选了文登丛氏家风这堂课,好好学习一下先辈的优良传统。”区住建局干部丛培杰说。 一个个崇廉向善的故事、一件件发人深省的案例,小小课堂不仅提供了一道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“八小时外”廉政文化大餐,更为扎实构建“不想腐”的清廉环境创新了一条崭新路径,为实现监察全覆盖,打通全面从严治党“最后一公里”打造了新的平台,让廉洁的“微”风吹进千家万户。
|